当地时间 9 月 22 日途乐证券,联合国总部举行了纪念联合国成立 80 周年高级别会议,吸引了全球目光。
联合国总部拍摄的纪念联合国成立 80 周年高级别会议现场。
二战硝烟散尽后,联合国应运而生。它曾以"人类共同事业"的美好愿景凝聚了各方共识,以"和平与发展"的崇高使命重建了战后国际秩序。在它的感召和支持下,许多国家获得了和平、稳定与民族解放。
然而 80 年后,百年变局加速演进,全球治理赤字持续扩大,这个全球最具普遍性、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,时常因缺少执行力和内部运行效率低下而饱受诟病,改革联合国的呼声也日益高涨。
多重问题,积弊已久。
随着国际格局的深刻演变,联合国正面临着来自内外两个方面的多重挑战。
外部三大挑战:单边主义、地区冲突与治理赤字。
单边主义甚嚣尘上。部分国家推行"选择性多边主义"和"伪多边主义",妄图将联合国变成服务自身利益的工具。
美国是全球治理体系中最为突出的不稳定因素。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再掀"退群"潮,目前美国已退出《巴黎协定》、世界卫生组织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、联合国人权理事会,并停止向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提供支持。
与此同时,美国还滥施关税,严重侵犯各国正当权益,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,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,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稳定。
地区冲突此起彼伏。今年 6 月,独立智库经济与和平研究所(IEP)发布了" 2025 年全球和平指数" ( GPI ) 。报告指出,全球和平状况处于该指数创立以来的最低水平,全球有" 59 场国家间冲突"正在同时发生,这是自二战结束以来的最高数字。
俄乌冲突、巴以冲突持续延宕途乐证券,新的地区冲突接二连三,给世界和平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。
然而,在联合国尝试推动停火止战时,美国多次使用一票否决权,挫败了国际社会的和平努力。
9 月 18 日,联合国安理会就加沙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,美国行使了一票否决权。
全球治理赤字扩大。随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,全球南方国家占世界经济比重超过 40%,已经成为维护国际和平、推动世界发展、完善全球治理的关键力量。
然而,全球南方在联合国的代表性严重不足、声音常被掩盖,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公平。
面对事关经济复苏、生态危机等全人类议题,个别大国出于自身利益考量,动辄"退群""另起炉灶",打造一系列排他性"小圈子",不断侵蚀多边主义,使得联合国的权威性大打折扣。
内部三大难题:利益博弈、效率低下与资金短缺。
大国博弈影响内部决策。近年来,美国等西方大国将本国利益放在首位,将联合国视为实现其战略目标的工具,频频在议事程序、委员会人员组成等事务性问题上大做文章,致使联合国的公正性、中立性遭到质疑。
机构效率低下影响执行力。近日,中方代表在"联合国 80 周年改革倡议"特设工作组会议上指出,"会员国对联合国文山会海深有体会,对改进会议和文件多有共鸣"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直言,"会议太多,报告过量"。
联合国还面临着严重的官僚主义问题,决策过程缓慢,项目预算常年"沉睡",资金使用不够透明。
财政短缺导致日常运转受阻。截至 9 月中旬,联合国 193 个会员国中,仍有 60 多个国家尚未交齐 2025 年的会费,其中美国拖欠的会费就高达 30 亿美元。
从上世纪 80 年代里根政府时期开始,美国就不时操弄"欠费施压"的把戏途乐证券,两党都把联合国会费拨款当做政治博弈的筹码。
改革问题,激烈博弈。
面对重重挑战途乐证券,推进联合国改革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共识,但在如何改的问题上却存在很大分歧。
"联合国 80 周年倡议"明确方向。
今年 3 月,古特雷斯发起"联合国 80 周年倡议",并于 6 月向会员国代表通报。该倡议旨在推进效率与运营效能、授权实施情况审查,以及对整个联合国系统进行结构调整和项目优化。
本月," 80 周年倡议"结构改革与项目调整的进展报告正式公布。报告提出,要在和平与安全、可持续发展、人权三大核心领域全面改进。
古特雷斯提出了"双轨改革"思路:短期推进行政效率和授权审查改革,快速释放制度红利;中长期启动安理会结构谈判,通过"渐进扩容"方式平衡各方利益。这既回应了发展中国家对代表性的迫切需求,也照顾了大国对权力稳定的关切。
此外,针对中国对联合国改革提出的坚持初心使命、倡导务实高效、注重行动导向、加强调查研究、平衡三大支柱五点改革建议,联合国在本月的报告中予以积极响应,展现出对于中国建议的高度认同。
安理会改革问题是博弈焦点。
安理会是联合国负责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核心机构,由 15 个理事国组成,拥有决策权并负责处理国际冲突、制裁及军事行动等事务。其中,5 个常任理事国拥有一票否决权。
由于其特殊重要性,安理会改革成了各方博弈的焦点。
美国支持增加常任理事国,但坚决反对新成员获得否决权,欲借"扩员不扩权"延续霸权地位,同时立场存在明显"双标":在俄乌冲突中谴责俄罗斯"滥用否决权",自己却连续 6 次一票否决加沙停火决议。
英法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,近年来主动提出改革提案,核心主张就是"限制否决权",建议在发生大规模暴行、人道主义灾难等情况时,五常不应轻易行使否决权。
德日积极谋求"入常",联合提出"分步改革方案":先增加 6 个无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,再逐步推进决策机制调整。但这一方案刻意回避发展中国家核心诉求,遭到非洲联盟等区域组织批评。
俄罗斯明确表示"德国和日本永远不可能入常",认为二战历史教训决定了战败国不应获得安理会核心权力,同时主张通过增加发展中国家非常任理事席位实现有限改革。
以金砖国家和非洲国家为代表的全球南方国家,则提出了更具革命性的改革方案,要求安理会改革必须"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性"。非洲联盟提出"至少增加 2 个非洲常任理事国"的明确诉求,得到中国、俄罗斯等国的积极响应。
东方大国,挺膺担当。
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中国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维护联合国权威的承诺。
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,中国现参加 29 项安理会授权的联合国维和行动,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最大维和出兵国,同时坚持"对话优先",反对军事干预。
在推动全球发展方面,中国提前 10 年实现联合国 2030 年"减贫目标",通过"一带一路"倡议推动区域发展,持续坚持不附加政治条件的对外援助。
在捍卫国际秩序方面,中国在联合国足额缴纳占 20% 的会费,在安理会议题中持续为发展中国家发声,严格履行《巴黎协定》等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公约和规则。
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,中国是新冠疫情期间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,并通过提供基础设施与数字公共产品,促进非洲、东南亚国家互联互通。
近期,中国最高领导人在会见古特雷斯时郑重承诺,"中国永远是联合国可以信赖的伙伴,中方愿深化同联合国合作,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,共同为维护世界和平、促进发展繁荣挺膺担当。"
8 月 30 日,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天津会见来华出席 2025 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。
80 年后的今天,人类面临的问题不是更少了,而是更多了。历史启示我们,多边主义、团结合作才是解决全球性难题的正确答案。面对重重挑战,世界各国需要重温联合国的创立初心,重申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承诺,推动联合国在新形势下重振权威和活力,成为各国协调行动、共同应对挑战的主要平台。
财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