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0日,刘雨昕的“仙那度2.0”演唱会将在北京举行。最近,她在参加一场非遗风筝制作活动时透露,这场演唱会将继续深入挖掘民族非遗元素,为观众带来更多惊喜。在上海场中,她将苗族反排木鼓舞、铜鼓等传统文化与现代舞台艺术相结合策略资本,此次演出也将继续打造连接传统与未来的文化桥梁。
在非遗风筝制作活动现场,刘雨昕对各式风筝表现出浓厚兴趣。她坦言之前对非遗风筝了解不多,但现场看到许多跨界合作如巧克力、美食和胸针等结合的设计策略资本,让她深受启发。其中,一个将敲锣打鼓与风筝结合的设计最让她印象深刻,这个灵感或许会在北京站演唱会中有所体现。
这不是刘雨昕第一次将非遗元素融入演唱会。在上海站的开场表演中,她就融入了来自家乡贵州的反排木鼓舞,并邀请当地老师参与表演。她还从贵州博物馆的铜鼓元素中获取灵感,将其搬到演唱会环节。“非遗和民族舞对我来说更淳朴策略资本,没有任何包装,有一种不刻意的惊艳感。”刘雨昕希望通过“仙那度”让这些元素变得更鲜活。
从“仙那度1.0”到“仙那度2.0”,刘雨昕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。她对仙那度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今年最大的收获是通过微综真正去了那些地方,了解到很多民族非遗的文化。以往只是偶尔听到或看到表演,这次则是真切地走进寨子去了解。她认为很多非遗的手工艺和来自大自然的原生态声音没有经过修饰,听到这种声音时,心里会有一种不一样的冲击。
刘雨昕对非遗文化的偏爱源于她的成长经历。母亲是黔剧演员,她自己也是少数民族,从小接触原生态节目,身临其境地聆听那些声音,使她深受感染。她特别提到邀请非遗传承人参与演唱会的原因:“他们可能很多人一辈子没有走出过那座山,他们有一颗代代相传的敬畏心,一直把传承事情做得很好。”
作为一名年轻歌手,刘雨昕认为自己有义务将最原始的东西通过“仙那度”的方式与国际上好的想法连接在一起。对于9月20日的北京站演唱会,刘雨昕透露一定会有不同的设计,但具体细节暂时保密。她表示从上海站结束后一直在设计北京站的变化和改动,在仙那度里面肯定还是会有很多关于民族非遗的元素,每一站都会有不同的一些设计。
刘雨昕正在用当代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,搭建一座连接传统与未来的桥梁。这座名为“仙那度”的桥梁,不仅承载着她对艺术的追求策略资本,更寄托了她对传播非遗文化的使命感。9月20日,北京,“仙那度2.0”即将开启。在这场演唱会中,刘雨昕将如何让非遗文化“飞”起来,值得期待。
财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